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51篇
  免费   197篇
  国内免费   195篇
教育   12374篇
科学研究   685篇
各国文化   12篇
体育   2038篇
综合类   1296篇
信息传播   3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225篇
  2020年   419篇
  2019年   285篇
  2018年   239篇
  2017年   234篇
  2016年   279篇
  2015年   397篇
  2014年   1133篇
  2013年   1404篇
  2012年   1446篇
  2011年   1338篇
  2010年   952篇
  2009年   829篇
  2008年   921篇
  2007年   1062篇
  2006年   1026篇
  2005年   973篇
  2004年   760篇
  2003年   743篇
  2002年   611篇
  2001年   462篇
  2000年   252篇
  1999年   147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Despite extensive research supporting educational acceleration for students with high academic ability, some psychologists, counselors, and educators express concerns about accelerative interventions. Such concerns often hinge on uncertainty about social acceptance, even in inclusive education settings. Research on acceleration has consistently shown benefits for students with high ability; however, there is a lack of research about grade‐based acceleration in inclusive schools. This study engaged two groups of students in group concept mapping processes to examine how they conceptualized beliefs about grade‐based acceleration in inclusive schools. First, 26 students in inclusive classes generated beliefs about grade‐based acceleration. Then they, and a group of 14 students with high ability, structured the data by sorting and rating a synthesized list of the generated beliefs. We analyzed the sorted data using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and 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 The resultant cluster maps revealed some differences and some similarities in the ways that the two groups of students conceptualized beliefs about educational acceleration. Practical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52.
中小学教师专业核心素养是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所必备的基本素质。近年来我国有学者开始关注中小学教师的核心素养问题,但采用规范的方法研究中小学教师专业核心素养的成果还较少见到。本研究运用文献法、德尔菲法和统计法研讨了中小学教师专业核心素养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并分析了品德修为、知识涵养和教学能力三维度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核心素养模型。该模型可以为中小学选聘教师、开展教师培训、评估教师绩效及中小学教师的自我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53.
教师跨校交流本质上就是教师与学校的个人?组织匹配再调整。调查发现,城乡中小学教师的个人?组织匹配总体较好,但有待提高。基于对个人?组织匹配理论的分析,结合中小学教师个人?组织匹配现状调查,本研究认为提高城乡教师跨校交流可采取如下策略:加大农村学校支持力度,提高城区交流教师与农村学校的需求?供给匹配;推行以骨干教师、优秀校长为主,普通教师为辅的交流队伍模式;提前公开交流教师与接收学校信息,尊重双方意愿,推行双向选择;重构个人?组织价值观体系,营造民主、互助、奋进的组织氛围;依托骨干教师搭建教师成长平台,提升农村学校与教师的要求?能力匹配与需求?供给匹配,实现交流教师成长与学校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54.
姚远  赵善庆 《成人教育》2021,41(2):69-78
自学术界最早于1990年提出职业教育“双师”教师这一概念,国务院首次于1994年提出职业教育教师“双职称”以来,由于各方对“双师”教师资格认证标准理解不同,所以形成了称谓众多的“双师”教师说法和做法。只有弄清“双师”教师学术概念与政策概念及其标准演进路径,并针对“双师”教师资格认证标准中存在的理论逻辑不清、认证程序不一、操作标准各异、一次简单认证、兼职标准过低等问题,通过加强“双师”理论研究,促进内涵与形式相融合;强化“双师”制度设计,促进保障机制完善;各方参与同向发力,促进培养路径创新等途径,才能不断扩大“双师”教师队伍数量和提高“双师”教师队伍质量。  相似文献   
55.
微观史学带来了史学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的创新,推动了教育史研究的变革。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和实践的微观史学,关注"小事件"背后的"大问题";强调边缘群体的个体经验;注重发现问题及自我反思。微观史学在教师生活史研究中的价值体现为:丰富人们对教育历史图景的理解;深化对教师个体经验的解读;为教师及研究者的反思提供客观依据。研究者在借鉴微观史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教师生活史的研究时,应关注教师生活及其特定背景,重视教师个体特质的研究,促进教师和研究者的合作与反思。  相似文献   
56.
陈晓荣 《成才之路》2021,(15):118-119
教学语言是教师传递知识的必需工具,是课堂教学取得成效的关键。提高农村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有效性,有利于英语教学的高效开展,能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英语素养,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表率作用,注重用语规范;运用教学技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57.
核心素养是对教育本质认识的催化,是课程育人价值的体现。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要找出自身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重塑师生角色,通过互动增强学生学习效果,重构课堂文化,打造至简课堂,创新教学思路,适时引入生活元素,从而回归教育的本源。  相似文献   
58.
马随随 《林区教学》2021,(4):104-107
新课程改革对中学地理教学提出了持续改进的要求,师范类高校作为培养中学地理教师的主体,也应积极推进其培养机制与教学实践的适时革新。新课程改革的新要求使中学地理教学面临着学生地理实践力不足、个性化教学需求增加、体验类课程比重提高、多方法协同趋势突显等新形势。以此为契机,从课程设置、教学技能训练、教育实习与专业见习等方面梳理地方高师院校地理专业教学实践的特征及其存在的问题,并从优化课程结构、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拓展实践教学方式、落实反思实践理念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9.
彭应刚 《林区教学》2021,(4):121-124
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是幼儿教师成长的途径之一,关系到学前教育的质量。研究发现,幼儿园教师认为“跟岗实践”是最有效的“培训形式”、实践性知识是最需要的培训内容;急需将“与家长沟通”技能纳入培训范围,转岗教师急需通过系统培训转变角色职能,同时要搭建网络学习平台与线下培训形成混合培训模式。要转变培训形式,增加“跟岗学习”时长;加强实践性知识的培训,让培训“更接地气”;强化沟通技能的学习,让幼儿园教师与家长产生默契;为转岗教师量身打造培训方案,保证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推动交互式在线学习平台的搭建,线上线下共同带动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60.
在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重庆师范大学小学全科教师人才培养确立了扎根乡村、协同培养、全面发展和实践取向的基本理念,按照专业认证的要求制定了全科教师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和目标预期,确立了在广度上能够完全覆盖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规定的毕业要求,课程体系设计体现出通识教育课程突出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专业教育课程强调综合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教师教育课程注重教师专业素养培育、独立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小学教师培养的养成性四个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